提升自由泳速度,有两种方法选择
提升自由泳速度的方法很多,阻力越小,推力越大,速度就越快,所有的方法要么是减少水阻的方法、要么是增加推力的方法,还有一种是选择游泳策略。
1、减小阻力、增加推力与游泳策略
简单来说,常见的减少阻力的方法有:身体上下半身平衡、身体整体刚直、身体正面对水面积最小、避免身体上下起伏、改进身体流线型;
常见增加推力的方法有:肩背部大肌肉群力量的运用、髋转带动打腿的鞭腿技术、肩膀到手臂内旋高肘推水;核心力量主导下的肩髋同转。
常见的游泳策略有三种:一种是泳池短距离速游,一种是泳池中长距离游泳,一种是开放水域长距离或超长距离游泳。在不同的游泳策略下,减阻的方法不变,但增加推力的方法则需要做相应调整,主要是考虑在增加推力与身体能量消耗之间做到权衡,以期提高动作的效率。一般来说,首先要调整地就是发力,变主动为被动,或者说在被动的基础上掌握借力顺势的技巧。
2、短距离的节奏与长距离的平滑
一般来说,如果是短距离游泳,更注意节奏,如果是中长距离游泳则更注意平滑。节奏与平滑之间区别在哪里?
节奏是动作之间有明显力量差别,这主要是由于动作发力更为主动,带有爆发发力的意味,对于比拼速度的游泳来说,这是必须的。
平滑是动作之间没有明显的力量差别,动作发力主要是借助身体侧转的力量,趁势发力,而不是喧宾夺主,影响核心力量主导身体侧转。
3、节奏与平滑策略下的动作区别
如果是注重节奏,则应做到稳髋,转肩,四肢力量占据主要发力地位。髋部即使有转动,也是被转肩带动下的被动转动,髋部仍以稳定为主导。这种情况下,划水与打腿发力更为自由,可以充分发挥力量,不会因为四肢动作而影响身体侧转和上下半身平衡。
如果是注重平滑,则应做到肩髋同转,核心力量占据主要发力地位。无论是推水还是打腿都是以身体侧转为前提下的被动动作,这种情况下,省力省体能是首要考虑因素,其次才是速度。
在中长距离游泳时,特别是在公开水域游泳时,无法确切地知道什么时候才能上岸,各种因素都可能影响到最终上岸的时间,因此,必须以提高效率为主,而不是单纯地比拼速度。
可以说,全浸自由泳到了一定水平后,提升技术的方向主要是在提升平滑上下功夫。比如上一次动作和下一次动作之间如果衔接地才能更平顺?身体侧转时交替怎么才能变得更流畅?这些都需要在练习中多多体会。现在很多学习全浸自由泳的泳者有一个比较普遍的问题,就是过于注重移臂、前伸和推水,却对前伸与抱水的衔接、出水与移臂的衔接、身体侧转与推水的衔接、打腿与身体侧转的衔接练习不够,影响了全浸自由泳技术的提高。
为便于理解,以开车为例说明,节奏就象是开车时踩油门与换档位的配合,平滑更象是踩油门与刹车的配合。前者是为了找到合适的速度,后者是为了让汽车在整起行进中更平顺,而不是忽快忽慢。或者,还可以这样理解,节奏就是汽车从一个车道变到另外一个车道,有明显的变换车道的感觉;而平滑就是在变道时根本感觉不到变换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