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由泳的游进如何平滑有力?

自由泳的游进如何平滑有力?

 

全浸自由泳从身体整体游泳的角度构建了完全不同于传统自由泳的技术理念,创造了重力转移理论,刷新了对自由泳游进时推进力和阻力的认识。全浸理论打破从手臂推水、腿部打水的思维模式,提出了以身体核心力量运用为主导,以身体重力转移理论为指导的身体侧转动作,并建立了相应体系的训练方法。

但是,任何一种游泳理论都是在不断发展的,换言之,都有不尽的地方,这些不足之处需要得到一点改进。本篇文章尝试探讨这个话题,对以全浸方式学习自由泳的泳者有参考价值,对于传统方式练习下的自由泳学习者或许也有启发作用。

1、简化分析自由泳的游进过程——划水周期

自由泳的游进过程是对一些基本动作的不断重复。为了分析方便,不妨做一个简化,可以将整个游进过程简化到一个划水周期。

从身体上下肢体来看,自由泳是划水+打腿;从身体左右两侧来看,自由泳是左侧推进+右侧推进。前者是传统分析角度,后者是全浸分析角度。以传统分析角度看,不免陷入划水与打腿何时配合的泥潭中,因此,这里以全浸分析角度来探讨下划水周期。

划水周期不是单侧的事情,是左,右两侧各产生一次推进力,身体游进的过程。这样就有了游进的距离,有了游进的时间,动作衔接就有了基本尺度。

2、全浸自由泳颜值以外要注意的细节——移臂

显然,在一次划水周期里,左右两侧之间的衔接点很重要,这个衔接点应当是以手臂入水为标志,或是手臂推水为标志,而不能以手臂出水为标志。以入水为标志,意味着滑行、支撑、破阻;以推水为标志,意味着力量、速度、推进力;以手臂出水为标志,只能意味着失速、失力、失控。

但是,不少全浸自由泳学习者将划水周期搞错了,或者说把动作衔接点搞错了。单侧游进练习是全浸自由泳的基础练习之一,它只是一半的划水周期。一个完整的划水周期应当包括左右两侧划水,以及左右两侧的衔接。

具体错误表现是在推水结束后,在移臂开始时有意停顿,或者说无意识地卡顿了一下,手臂在髋侧位置停留时间过长。如果看两条手臂的衔接,一只手臂前伸,一条手臂移臂到头部上方准备入水,似乎是前交叉。可是,如果仔细观察,注意到移臂开始时的明显停顿,这正是问题所在。

3、衔接点的选择点永远在身体前方,而不能是身体后方

全浸自由泳的移臂自然出现的“三角”被称之为“鱼鳍”,的确漂亮优雅,但在这个动作上失误的泳者并不少。移臂动作的专注点应当在肩关节,而不是肘关节,更不是小臂。

当衔接点是以手臂入水为标志时,就会呈现出全浸自由泳经典动作,一条手臂移臂结束,一条手臂在水中前伸,属于典型的前交叉。

在初学者,甚至可以过度前交叉,即当移臂手臂完全入水后,原来在水中的前伸手臂才开始抱水和划水动作。熟练后再改为前交叉,甚至前中交叉。

当衔接点是以手臂推水为标志时,即当一条手臂准备入水时,另一条手臂已经完成抱水并开始推水动作,属于典型的中交叉。

 

发表评论